中文繁体 English

华发40年故事之三十六 | 席晓乐:不到极致不过瘾

发布时间:2020/11/3 11:04:35 分类:公司新闻 来源:本站

xmyeditor_01.jpg

xmyeditor_02.jpg


 席晓乐,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建筑工程专业,工程师、高级职业经理人。曾任珠海华发现代服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总裁。


提起席晓乐,很多人会想到那个洒脱随性、活泼乐观的“乐总”,没有刻意,毫不做作,有他在的地方总是欢声笑语。但工作中的他又是另一副模样:做事一丝不苟,像颗严丝合缝的螺丝钉,钉到哪儿都能干得好。


站在职业生涯第35个年头,回望来路,席晓乐心中感慨深切。如果当初没有摔破“银饭碗”投身市场的勇气,他不会赶上中国房地产的“黄金十年”,更不会赶上华发从几百亿到几千亿的升级蜕变。人生如棋局,商场如战场,他却似乎每一步都能难中取胜。


尽管年过半百,席晓乐想做的事还有很多,从设计文创到场馆运营,再到新生代力量的培养。他说:“华发的转型升级、跨越发展,不就是靠39000多个‘席晓乐’在各自的岗位上当好‘螺丝钉’,一起拼出来的吗?”


探路房地产

意料中的“大爆发”


席晓乐出生于知识分子家庭,学土木算是“家学”。他循着父亲的足迹,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了建筑工程,1986年毕业后,跨省分配到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正当他埋头画图纸时,时代的巨变已经悄然开始。


1988年,中国第一个土地拍卖、按揭贷款、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房小区东晓花园在深圳竣工,售价1600元/平方米。在此之前,习惯福利房分配的人们从未意识到房子还有商品属性。紧接着,《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关于全面推进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等政策接连出台,为建立可流转的房地产和房地产市场扫除制度障碍。


席晓乐嗅到了风口的气息:“房地产的大发展要开始了。”1992年,小平南巡后不久,他做了个大胆的决定:摔破“银饭碗”,投身房地产。


“不喜欢老画图,想做工程管理。”这是席晓乐给出的理由,但让母亲不解的是,他要放弃令人称羡的广州户口,往珠海这个“小渔村”跑。“我就喜欢珠海的环境——清净,跟花园一样漂亮,不像城市那种繁华闹腾的感觉。”在家人一片质疑声中,席晓乐还是执意来了。


那时候,珠海的房地产才刚刚起步,新开发的房子面向港澳销售,境内需求并不多。但席晓乐相信自己的判断没错。


尽管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国内就掀起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波房地产热,但这波热潮很快以泡沫破灭告终,真正的“大爆发”要等到1998年。当年7月,国务院颁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核心内容就是从当年下半年起,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实行货币化。这意味着,商品房时代真正来临。


在华发集团总经理李光宁看来,1998年到2007年,既是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黄金十年”,也是珠海发展的“黄金十年”。正是抓住这个窗口期,华发一跃而起,高歌猛进,到2012年李光宁接手时,华发资产规模已超过300亿元。


xmyeditor_03.jpg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华发鸿景花园项目


而此时的席晓乐,从一开始的珠海市房产公司到特区建材、建安集团,再到绿景集团,辗转多家国企民企,多年深耕珠海房地产领域,一路见证华发拔节生长。珠海很小,席晓乐和李光宁很早就认识,对彼此的行事作风也颇为了解,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会从老朋友变成上下级。


“舌战”双巨头

“遗憾的肯定不只是我们”


“那时候李总刚做了华发集团总经理,我打电话恭喜他,他约我见面,问我有没有兴趣到这边来做战略、做管控。”在席晓乐的记忆里,这个邀约来得有些突然,但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下来。


那一年,席晓乐47岁,觉得自己年纪慢慢大了,“老操盘没意思,想换着搞搞宏观管理。”方向是一方面,更重要的还是对李光宁的认可。“其实李总现在身边围着一群人,都不是为了钱来的,就是看中他,了解他,知道他做企业有想法,是干大事的人。”


两人一拍即合,席晓乐没问待遇多少,随即到任履新,接到的第一个任务,是邀请专业“外援”共同规划华发的未来。


2012年的华发,除了华发股份之外,只有十字门开发一个业务。李光宁认为只做房地产风险极大,多元化转型迫在眉睫。彼时,想给华发做战略的公司很多,但他认定,要不就不做,做就做最好,要请国际最顶级公司来做。


但在麦肯锡、波士顿两家咨询巨头眼里,华发业务单一,规模也不大,只是个房地产小公司,与过往服务过的万亿级客户相比,实力相差悬殊,因而对这单生意并不积极。这块“烫手山芋”落到了“新官上任”的席晓乐手里。


在坊间传闻中,这是一段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


“我主动去找了麦肯锡和波士顿的团队,沟通了一轮又一轮,软磨硬泡,邀请他们到珠海考察。”带着极大的诚意,席晓乐磨了几个月,两家公司的合伙人依旧不冷不热,爱答不理。


眼看着合作没戏,席晓乐急了。他先是找到麦肯锡上海团队负责人面谈:“你麦肯锡服务的都是世界500强企业,确实很牛,但如果你给我们设计战略,我们一起努力,把小公司做成世界500强,那才是真的牛!”


而后,他又对波士顿香港团队负责人撂下狠话:“华发这一轮做战略,如果没有波士顿公司的参与,对我们肯定是个遗憾,但以后遗憾的肯定不只是我们。”


兴许是席晓乐这股“狠劲儿”打动了他们,没过多久,两家顶级咨询公司便同时接下华发的战略咨询项目。随后,在与咨询双巨头的碰撞中,华发确定了“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以及“3+1+2+X”的初步模型,后逐步整合为“4+2”产业板块。


时至今日,华发依然在沿用并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而当年报告中设定的1500亿资产目标,华发不仅在2019年超额完成,达到3686亿元,整体面貌更是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老将再出马

“跨板块最多的人”


战略引领之下,2012年起,华发一边发力建构内部板块,一边强势进军一二线城市。


原本打算转战幕后“看家护院”的老将席晓乐,秣兵厉马再度出征,不知不觉间成了“跨板块最多的人”。


在新筹建的城市运营板块,席晓乐的足迹遍布整个珠海。从高新区北围开发到高栏港综保区,再到斗门“一河两岸”综合开发、富山工业园区、十字门会展组团,负责过的大项目亦可圈可点:唐家人才公寓、情侣南路、城市之心、横琴创意谷……城市发展的“指挥棒”指向哪,华发的建设步伐就跟到哪。


xmyeditor_04.jpg


唐家人才公寓


开弓没有回头箭,项目越做越多,席晓乐自嘲“上了这条船,整个就走偏了”。“除了金湾区、保税区和横琴新区,其它区的城市运营项目我都有参与。”


更大的挑战还在后头。2015年10月,席晓乐来到广州,正式进入华发股份。那时,华发已经向外拓展几年,但异地项目盈利状况并不理想。席晓乐先是接手广州、南宁所在的华南片区,次年又接手武汉所在的华中片区。正因为此,他得了个绰号:“湖广总督”。


在地产公司一线,像席晓乐这么大年纪的操盘手很少见,圈子里大多是“80后”,席晓乐是个“60后”。但他并不觉得年龄是个问题,“这些活总得有人干,既然让我去,我就得盯住。”


商场如战场,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席晓乐深谙此道,多年操盘经验让他总结出一套“小步快跑”的打法,靠着这套打法,他接手的项目全面盈利,不仅价格领跑全城或片区,市场反响强烈,也立住了华发的高端品位品牌。


然而,“人过五十是道坎”,工作强度大加上长期出差,席晓乐的身体还是扛不住了。2017年初,52岁的他因病住院。


尽管这样,席晓乐还是不敢松懈,年后广州、南宁两个新的项目开盘,武汉的项目也需要他亲自坐镇指挥,“正是最困难的时候”。住院10天,回家休养了两三个星期后,他便重新踏上奔波三地的旅程,直至项目完全走上正轨才请假休息。


创造新IP

现代服务板块扭亏为盈


在集团的安排下,2018年3月,席晓乐入主珠海华发现代服务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原本以为到了配套板块可以清闲一点,接手之后才发现不可能。不仅因为他对板块里文化、体育、酒店、物业管理这些产业不熟,更关键的是,席晓乐是个闲不下来的人。


xmyeditor_05.jpg


2018年足球峰会,席晓乐与中外嘉宾亲切交谈


如今从数据上看,现代服务是华发集团一个盈利板块。但事实上,在席晓乐来之前,整个板块一直是亏损的。席晓乐不信这个邪:“谁说做服务就天经地义赔钱?”


在他看来,国内对文化体育的消费还不够,体育赛事的确还不到赚钱的时候,更多是做品牌、做公益,但可以放眼整个板块,另辟蹊径寻求利润增长点。通过发展酒店、会展、物业、教育,他到现代服务板块第一年,就彻底扭亏为盈。


珠海WTA超级精英赛、ATP250、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珠海国际设计周、横琴马拉松……这一张张让珠海人耳熟能详的城市名片,无不出自现代服务板块。而其中,最让席晓乐“累并自豪着”的,当属两个全新城市IP的落地。


2018年10月,首届珠海国际设计周开幕,国内外设计行业大咖汇聚一堂,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大胆创新的作品为珠海留下不一样的记忆。同年12月,珠海首场全程马拉松在横琴开跑,全城报名火爆,人们纷纷为“珠海终于有全赛段马拉松”而狂喜。


xmyeditor_06.jpg


2018年横琴马拉松颁奖仪式


席晓乐说,“为设计做事”是华发办设计周的初心,也是早早定下来的规矩。“不是为华发,也不是为珠海,而是打造一个属于设计界的盛事。”但怎样才办得专业?珠海没有先例,席晓乐只能亲自上阵,边做边学。“论坛讲什么主题?哪些论坛请哪些人来?都得有讲究,得挨个环节把关。”


席晓乐的真诚打动了很多人。设计周办到第二届,不仅邀请到众多设计界大师“华山论剑”,还吸引了3.5万人次观众入场观赏体验。但席晓乐并不满足于造IP,他希望,通过设计周活动,聚焦全球最好的设计资源在珠海落地,助力城市发展与产业升级,“这是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xmyeditor_07.jpg


2018年珠海国际设计周,华发团队蓝毯亮相


但让人没想到的是,就在第二届设计周举办当天,席晓乐再次病倒。


“突发心梗。大部分心梗都是到不了医院人就没了,好在上天给了我两个小时。”从发病到上手术台,整整两个小时,席晓乐的心脏没有停止跳动。忆及这一幕,一辈子见惯大风大浪的席晓乐仍有些后怕:“不幸中的万幸”。


手术很成功,但两小时心脏缺血带来的损伤依然是不可逆的。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给席晓乐敲响了警钟,他告诉自己,可能真的要放下了。


锚定五百强

这一天不会很远


其实,从很早以前跟华发打交道,席晓乐就隐约感到它与其他企业不同,“华发是干事的地方,不是整天泡着茶闲来无事的国企。”而席晓乐恰恰是个想干事的人。


在华发这8年,他还发现,无论是李光宁,还是他自己,或是千千万万个华发人,骨子里都藏着一股追求卓越的基因。就好比,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凡事追求完美,不做到极致不过瘾,辛苦也辛苦在这里。”


xmyeditor_08.jpg


2019年第三届莫扎特音乐周,席晓乐致辞


席晓乐清晰地记得一次与李光宁相处的场景:某晚在十字门商业街的建设工地上,李光宁指着楼体灯光,问席晓乐花了多少钱。时任该项目负责人的席晓乐一时语塞答不上来,李光宁脱口而出:“200万。”


李光宁接着问:“这些灯值200万吗?”席晓乐不敢下定论。最终,经过几轮优化,楼体灯光的确只花了130万元,间接印证了李光宁眼光的精准。


“你说我职业生涯这么多年,哪碰上过这样的领导呢?你丝毫不能大意的,时时刻刻都得打起精神。”聪明能干、精力旺盛、记忆力强、要求严格,这是席晓乐对李光宁的形容。


但他知道,只有在这样的平台,跟着这样的领导干,才有不一样的收获,“在华发,我从战略设计到亲自践行,待这么多板块,做这么多项目,哪一个都不敢省心。”


席晓乐并不后悔曾经这么“拼”,甚至有些懊恼在集团正是要用人的时候,自己却无法再像从前一样冲锋陷阵。眼下,席晓乐忙碌的工作突然被按下了暂停键,他计划着,等身体恢复好点,要将自己多年沉淀的工作经验传递给年轻人,教他们如何独当一面。


前不久刚上任的现代服务板块负责人舒薇薇,就是席晓乐手把手带出来的“接班人”。他自豪地说,自己原本是六大板块中唯一的“60后”板主,如今成功培养出了唯一的“80后”板主,“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80后’,接过接力棒,成为华发的骨干力量!”


席晓乐一直有个愿望:华发进入世界500强。他记得当初跟麦肯锡负责人许下的豪言壮语。他想,这一天应该不会很远了。


xmyeditor_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