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繁体 English

“2013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12月开幕,邀请国内外新锐和青年艺术家参与现场创作作品展示珠海活力

发布时间:2013/9/10 15:23:03 分类:媒体摘要 来源:本站

     提起“空间站”,人们首先会想到太空、航天科技和未来金属的质感。而珠海在上个周末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3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 12月开幕的消息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这项主题为“可观的未来”活动,大胆创新。它邀请国内外新锐和青年艺术家,围绕人类生活、文化、自然等主题,现场创作50件公共艺术作品亮相30公里长的情侣路上,从唐家科技创新海岸开始,一直延伸到横琴大桥,以此展示珠海的活力、青春、浪漫和未来。

创新

市民可全程参与“身边”的公共艺术

提起“空间站”,人们首先会想到太空、航天科技和未来金属的质感。而珠海在上个周末举办新闻发布会,宣布“2013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12月开幕的消息无疑令人耳目一新。

这项主题为“可观的未来”活动,大胆创新。它邀请国内外新锐和青年艺术家,围绕人类生活、文化、自然等主题,现场创作50件公共艺术作品亮相30公里长的情侣路上,从唐家科技创新海岸开始,一直延伸到横琴大桥,以此展示珠海的活力、青春、浪漫和未来。

也就是说,整个城市就是一个开敞的“空间站”,“空间站”里是艺术家们为珠海度身定做的公共艺术作品。

而“现场创作设计”也是其一大亮点,组委会希望此次活动能让公共艺术贴近每一位珠海居民的生活。按照目前的筹备工作计划,本届艺术空间站12月28日正式开幕,2014年3月闭幕,历时三个月左右。50件作品陈展空间地点均近距离面向群众,市民可全程参与“身边”的公共艺术。

这是珠海文化艺术史上一次大胆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是珠海寻找城市认同和城市价值的大胆探索,也是提升珠海城市品位、推动珠海发展“公共艺术”的重要一步棋。

这一创意和活动也令普通市民向往。“太有趣了!非常期待!”市民李小姐闻讯感慨,“珠海一直没有大型的大规模的城市雕塑,更不要说公共艺术活动了。希望这次活动能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城市是人的物质寓所,城市也是人的精神家园。进入金秋十月,珠海好戏连台:“空间站”、沙滩派对、马戏节——而全新理念的空间站活动将构建一个以公共艺术为主题的国际交流平台,就像活动主题“可观的未来”所寓意的,给珠海这座城市带来充满希望的、可观的未来!

布局

30公里情侣路展出50件公共艺术作品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在几个月以后,在2013年12月底,在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有50件公共艺术作品从北到南沿着海岸线在情侣路一字排开,以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和公众互动,情侣路就像一个永不落幕的艺术的飘带……”

本届艺术空间站总策展人、中山大学教授冯原介绍说,2013珠海公共艺术空间站将邀请国内外新锐和青年艺术家,围绕人类生活、文化、自然等主题,在情侣路上创作和展出一系列城市公共艺术作品,通过创新的方式展示珠海的活力、青春、浪漫和未来,进一步提升珠海的城市品位和文化软实力。

“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不是一个室内的展览,它和城市环境有更多的互动,也不是以前完成的作品,而是要根据现场来制作设计,是介入到城市的生活里面去,和市民发生互动。”

50件作品陈展空间地点近距离面向群众,沿珠海著名的情侣路唐家湾路段铺展开,经过海天驿站、野狸岛、珠海渔女、海滨泳场,经拱北口岸一直延续到横琴大桥,全长约30公里,气势恢宏。整个活动采用露天展览的方式,并在广珠城轨站、拱北口岸、横琴大桥头等城市门户和人流密集场所处增设作品安放点。

“可能开幕的时候,有些作品还没有完成,那么整个3个月的展出季,艺术家们现场创作,市民会一天天见证、参与作品出炉的整个过程。”冯原说。

根据这一思路,珠海市民和游客随时都可观赏到这些为珠海“量身打造”并且“就在身边”的公共艺术作品,“百岛之市、浪漫之城”将变身成一个开放的艺术空间站。

根据构想,情侣路的沿途景观特色分为四个区间,每个区间都有独特主题,分别为“生态的未来”、“生产的未来”、“文化的未来”、“生活的未来”。在布局上,具有聚散有致、巧用地形的特色。

“我们特别注重‘融入生活’这一特色,艺术空间站的选址重视与市民日常生活的互动,注重在公众流量大的场所营造艺术与生活的零距离接触。”

冯原介绍说,选址会集中于市民滨海生活、交通集散广场等主要城市节点处,通过艺术作品进一步提升市民生活的艺术品质,最终让珠海的城市生活与创造活力成为整个艺术空间站的真正主角。

架构

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艺术家倾力加盟

记者了解到,公共艺术空间站的活动在珠海尚属首次举办,无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然而珠海已经做了充分准备,一大批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专家学者艺术家们倾力“加盟”,使公共艺术活动有了“底气”。

“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由2013珠海公共艺术城市空间站组委会主办,珠海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和珠海市文体旅游局承办。参照现在双年博览会的方式,组委会作为最高机构,下设为顾问、学术、策展、组委会办公室并行机构组成。经珠海市人民政府批准,这一届组委会主任由珠海市副市长潘明担任。

此次顾问委员会共有8位全国知名的学者和专家,包括创作珠海地标“珠海渔女”的潘鹤,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原建设部副部长、在公共艺术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宋春华,著名学者易中天,著名岭南画派画家陈永锵,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以及同济大学教授王小慧。

学术委员会负责对此次公共艺术作品的选择、作品的质量进行监督,由活跃在相应学科的14位专家和公众人物组成,包括: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深圳香港双年展总策展人李翔宁,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公共艺术和城市雕塑方面中国顶级权威孙振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龚彦、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顾铮、美国哈佛大学设计博士刘珩等。

参照国际展览模式,此次引入了策展人负责制,以保证活动的学术独立性和参展公正性。组委会特别聘请中山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冯原先生担任总策展人,由总策展人提出命题,组织策展团队,选择参展方案和推动整个活动完成。

专家看法

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年展 总策展人、艺术总监 李翔宁:

很多国际城市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好的先例,比如美国芝加哥、纽约,虽然有很多高层建筑,可是他们有特别的设想,为公共艺术留下了重要的天地。在美国的规划法案里面,它要求所有的高层建筑在建设的时候都留出预算的百分比来进行公共艺术的设计,同时他们还设计了奖励的条款,假如说底层可以向百姓的生活开放,留出更多的公共空间,设置更多的公共艺术,这样它可以在城市的容积率以及各方面城市设计的指标上,可以给予奖励,我觉得这些都是非常好的借鉴的地方。

珠海是一座非常美丽的城市,作为学术委员会成员,我希望这个未来的艺术空间站,可以选出非常有观念性的作品,同时又有艺术质量的作品,还应该要和珠海的城市空间发生非常好的关联。珠海是一座有山、有海,非常宜居的城市,它的各方面指标都在全国诸多城市中名列前茅,所以我觉得从公共艺术甄选当中,它和环境的协调性也是我们要考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 副院长、教授杨小彦:

“可观的未来”体现了我党十八大以后对于中国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就珠海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但是如何使它更加国际化,提升珠海的城市形象,又面临着一些非常重要的机遇。

这一次的策展,“可观的未来”还包括这样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大量启用年轻人和他们的观念以及作品在公共空间的地域展示,使城市和公共空间和艺术融为一体,我相信这一定是一个非常精彩的活动。

著名平面设计师刘治治:

我本人非常喜欢这次策展的主题“可观的未来”。因为一直以来,未来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个不可接触的东西,在珠海这么一个美丽的城市进行公共艺术的创作,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创新。

策展人物

创造城市认同 激发青年活力

——专访总策展人冯原

此次组委会特别聘请中山大学教授、著名学者冯原先生担任总策展人。这是珠海文化艺术史上一次大胆的、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探索和创新,昨日冯原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本次艺术空间站的目标,就是要为珠海在创造它的城市认同和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上面作出贡献。

“珠海这座城市,风景非常优美,但‘养老城市’肯定不是珠海的目标。”冯原开门见山地说,珠海的目标是希望能成为珠三角西岸的核心城市,那就意味着它必须有凝聚力,就必须吸引年轻人到珠海来,其实珠海最希望的是能够展现它青春、活力这方面的魅力,本次艺术空间站的目标,就是要为珠海在创造它的城市认同和对青年人的吸引力上面作出贡献。"

对于“为什么要创建艺术空间站”这一原初的问题,总策展人冯原认为,回答这一问题,包含着对珠海这座城市现状的理解,以及对当代城市进行自身形象建立与传播策略的总体考虑。冯原自2007年起为广州亚组委编制“亚运会与广州城市形象战略规划”,2008年受聘担任广东省参加上海世博会顾问,2009年受广东省贸促会邀请担任世博会广东馆第一阶段的总策划和设计工作,还担任了世博会深圳馆的顾问,他认为当代城市需要创新传播,哪一个城市能够推动创新,哪一个城市就能获得最大的公共性,也就建立了自身的形象。

以“空间站”命名艺术类活动,在国内艺术界属于首创,作为尖端科技和国际化的象征,“空间站”具备很强的艺术性和形象感,也有着探索未来的良好寓意,冯原表示:“珠海是一座容纳创意和新价值取向的城市,吸引来自国内和国际上的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如同宇航员一样,穿梭至此创造具有人类共性价值的作品。”

由于活动从策划立项到实施完成只有半年时间,在短时间内如何征集到真正有创意的好方案,让最多的年轻艺术家、设计师了解并乐意参与进来是活动成功的关键。

对此,冯原提出了四条策略:“第一是推荐人机制,首先选择一批在当代艺术和设计领域中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艺术家、大学教师(国内和国际上的)担任推荐人,由他们举荐有创意才能的年轻艺术家加入到本次活动中来;第二是主要高校的宣讲会机制,预定在九月之内在全国主要的艺术和设计类高校中做巡回推广,尽可能让在校的大学生和研究生能够了解本次活动,并取得最大的动员资源;第三,由各学科的知名学者和教授担任的学术委员会,负责对本次活动的创作方案进行评估,以确保学术上的公正性;第四是给予年轻艺术家和设计师进行方案评估、实施的整个创作周期为三个月,我们相信,对于完成户外的公共艺术作品而言,这是一个最低的可以达标的时间保障。”

冯原表示,活动欢迎普通市民和大学生参与到本次活动中来,这种参与本身就是公共艺术之于公共性的实现。
                                             
         撰写 记者 张晓红 实习生 庄茜茜
        (稿件来源于珠海特区报)